临床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胎儿脐带绕颈的概率为20%—25%,也就是说每4—5位孕妈中,就会有一个胎儿发生脐带绕颈。
浙大二院前段时间接诊了这样一位孕妈。
林凡(化名)是一位准妈妈,每次产检完离开诊间前,医生都会额外嘱咐她一句:“一定数好胎动哦”,所以她觉得数胎动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,每天都很仔细数胎动。
在孕38周的时候,林凡发现胎动明显比平时少,立马联系了爱人,夫妻俩连夜开车赶到浙大二院。
产科医生接诊后经过仔细问诊和检查,胎心监护发现胎儿无明显胎动,胎心基线变异几乎消失,且胎心有减速现象。
医生告诉林凡,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在子宫内出现了缺氧的情况,十分危急,并随即给她实施了紧急的剖腹产手术。很幸运的是,宝宝平安的分娩了。
产科主任王利权主任医师告诉林凡,宝宝在肚子里发生了脐带扭转,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理性情况。
脐带扭转的原因与胎动过多、频繁改变胎位有关,孕妈妈抽烟、饮酒、精神亢奋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诱导胎儿胎动过多,而同一个方向的过多胎位改变会导致脐带扭转,脐带拧得就跟麻花一样,甚至打成死结。
脐带扭转的发生率约为 0. 25% ~ 0. 86%,生理性扭转可达6~11圈,一般不影响胎儿血供。
如果扭转的周数超过生理性扭转范围为脐带过度扭转,脐带过度扭转会造成胎儿生长发育迟缓,胎儿宫内窘迫,严重者可引起血管闭塞或者血栓形成,胎儿可能因血运中断而致死亡。
除了脐带扭转外还有脐带绕颈。脐带绕颈的情况也不同,一圈是最常见的,2圈、3圈、4圈很罕见也很危险。
最重要的,“脐带绕颈”并非偶然现象,它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孕妈的不良生活习惯!
孕期3大动作:孕妈自己很舒服,可胎儿容易“脐带绕颈”

动作一:孕妈不停抚摸肚皮

“抚摸肚皮”是初为人母的喜悦,每位宝妈都做过这个动作,用手掌来跟胎儿亲密接触,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。
胎儿的确能感受到妈妈的抚摸,也会因此而兴奋,无形中增加了“旋转翻身”的次数。妈妈抚摸得越多,离“脐带绕颈”就越来越近了。

动作二:孕妈无节制熬夜

“熬夜秃头”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的标签,有些人是为了忙工作,有些人是为了打游戏、刷视频。一旦怀孕以后,这种毫无节制的熬夜就成了胎儿“脐带绕颈”的杀手。
孕妈在本该睡觉的时间段熬夜,自己玩得尽兴了,但体内的激素分泌不规律,就会影响胎儿的正常作息。
胎儿也会有生物钟,一旦被打乱就无形增加了活动时间,不仅容易脐带绕颈,还会影响发育。

动作三:孕妈的不良睡姿

相信怀过孕的宝妈都过“左侧卧”,科学研究证实“左侧卧”是最利于胎儿和孕妈的睡姿。
一是能够改善子宫的右旋状态,增加氧气的供应,二是能够避免压迫孕妇主动脉,有效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。
如果宝妈经常右侧卧、仰卧位睡觉,或许自己睡得舒服了,但胎儿容易缺氧缺血而不安,宝宝难受翻身就会增加“脐带绕颈”的风险。
远离“脐带绕颈”怎么做?除了避开以上动作,还要注意3点。
1、定期数胎动

临床中有过类似的案例,宝宝的胎动频繁,检查发现是脐带绕颈,所以“胎动”是胎儿向妈妈求救的一种方式,要在孕中期开始养成定期数胎动的好习惯。
每天早、中、晚各选择1个小时,在平稳状态下数胎儿的胎动次数,不要跟别人作比较,每个胎儿不同,只要自己没有变化即可。
2、给宝宝胎教

近几年流行的“胎教”不仅能促进大脑发育,还能缓解胎儿的情绪,减少大动作造成脐带绕颈的风险。
建议孕妈们可以选择音乐胎教或者对话胎教,每天1个小时即可,确保胎儿心理和生理的共同进步。
3、定期去产检

脐带绕颈最常规的检查方式就是产检,绝大多数症状都是通过产检发现的,因此孕期的几大产检一定不能漏掉。孕早期一次,孕中期每个月一次,孕晚期在每个月一次的基础上,视情况去检查。即便发生脐带绕颈也不要慌张,只要按照医生的叮嘱和建议,就能保证胎儿的安全。